您现在的位置: 遂宁市科学技术协会>> 科学生活>> 详细内容

食品防腐剂可以帮助治疗精神分裂症?听听专家怎么说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5日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由于迄今病因尚未明了,目前仍以对症治疗为主。

1950年代,发明了以氯丙嗪为代表的抗精神病药物,能极大地改善精神病人的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和行为紊乱,给精神病治疗开拓了划时代的前景。此后,精神药物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年年有新药问世,给精神病人的治疗带来莫大福音。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式包括服用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疗。但有研究表明,大约有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物疗效不敏感,这意味着他们对抗精神病药物没有反应。

近日,有报道称,来自台湾中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提升某些药物疗效的方法,可能会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令人惊讶的是提高药效的秘诀就藏在苯甲酸钠这种普通的食物防腐剂里。

食品防腐剂真的能治疗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是指能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因此,也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种。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的规定,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丙酸及其钠盐和钙盐等30余种。北京医院药学部质检室主任金鹏飞博士对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说,绝大多数的包装类食品中都含有防腐剂,可以说,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和食品防腐剂打交道。

食品防腐剂和精神分裂症,按说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东西,但是,近期台湾学者发表在国际着名杂志《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一项研究却将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该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实验设计,发现氯氮平合用苯甲酸钠相比于合用安慰剂可显着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该研究一经发表就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苯甲酸钠到底是何方神圣?

苯甲酸钠是一种广谱的抗微生物成分,在食品工业中常用作防腐剂。金鹏飞解释说,苯甲酸钠的防腐作用依赖于苯甲酸,而苯甲酸钠只有在酸性环境下才能游离出苯甲酸,所以,苯甲酸钠只能在酸性介质下起到防腐作用,在碱性介质下则失去防腐能力。

游离出来的苯甲酸亲油性强,容易通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内,可干扰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阻碍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抑制微生物细胞内的呼吸酶系的活性,从而起到杀菌防腐的作用。

由于其毒性明显强于山梨醇及其钾盐,再加上只有在酸性介质中才能起效,所以有逐步被山梨醇及其钾盐取代的趋势。目前,世界上部分国家已禁止苯甲酸及其钠盐作为食品防腐剂使用,我国虽允许使用,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对其应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进行了明确限定,目前只允许用于饮料、酒类、冰棍、糖果、调味品等食品中,最大使用量在浓缩果蔬汁中,但也不得超过2g/kg

金鹏飞进一步解释说,苯甲酸钠为低毒类化学成分,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07g/kg,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每人每天每千克体重的摄入量为0-5mg(以苯甲酸计算),以6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计算,每天的摄入量不宜超过300mg

何时开展大规模研究?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电生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手段,但仍有相当比例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物不敏感,如果苯甲酸钠确实像上述研究揭示的那样可以增强氯氮平的疗效,那么这一发现无疑会给这部分患者带来希望。

但金鹏飞分析指出,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上述研究还只是一个前瞻性的预研究,总共才60例样本,分成3组后,每组才20例样本,其最终的结论还需更大样本的循证数据支持。

“设计上具有科学性,但只是一个小样本的试验,属探讨范畴。”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王传跃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尽管该试验并不是在大范围内进行的,也没有做重复性试验,但却有一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这并不是第一次报道苯甲酸钠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早在2013年,发表本次研究的Hsien-Yuan Lane博士课题组还报道过苯甲酸钠对非难治慢性精神分裂症也有效。研究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苯甲酸钠很可能对神经系统有特定的作用机制。

两位专家皆认为,虽然两次试验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都是小样本试验。如果其他的团队能就此再做重复性的试验,一旦取得类似的结果,那就意味着科学性更强,患者将更加获益。

目前认为苯甲酸钠对神经系统的疗效和它的D-氨基酸氧化酶抑制作用有关,通俗地讲,就是苯甲酸钠能抑制脑部的丝氨酸等氨基酸的分解,而这些氨基酸是脑细胞之间信号传递的重要调节剂。

在精神疾病患者的脑中,脑细胞的信号传递出现紊乱,而丝氨酸等氨基酸可以修正这种紊乱,所以能够改善症状。因而,苯甲酸钠协助治疗各种精神疾病虽还无法完全确定,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至于有的报道中提到我国抗精神病类药物中含有苯甲酸钠,这是毫无根据的。”金鹏飞坚决地给予了否定,同样的,王传跃也非常肯定地回答:“目前我国精神药物中没有含有苯甲酸钠成分的药物。”

那是因为,苯甲酸钠作为抗精神病的辅助用药目前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暂时还不可能把它列入抗精神病类药物的处方中去,而且查阅目前我国上市的抗精神病类药物,也确实没有发现将苯甲酸钠作为药效成分列入处方。“如有厂家私自将苯甲酸钠加入抗精神病药物的处方中,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应按假药论处。”金鹏飞如是说。

凡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都应当接受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存在一定的内在生物学缺陷问题,属终身性疾病。”王传跃解释说,需要把脑部调理到合理的状态,还要维持这个状态,所以就需要长期服药。“需要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反复发作会对脑部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截至目前为止,精神药物的治疗虽可使症状消除,病情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控制和缓解,但并不等于已获彻底根治。许多治愈的病人可恢复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但时隔数月经年,病又复发,一般在停药后一年内,复发者最多。

精神药物只能治标,难以治本。因此,作为患者首先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如果需要调整剂量,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万不能自我进行调节;其次,要定期去看医生,和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最后王传跃表示,由于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复杂和认识不足,治疗用药常陷入“误打误撞”的境地,而且精神分裂症的合理用药,应贯彻药物治疗指南,提高用药的规范化;识别患者个体差异,追求用药的精准化;至高境界少即是多,合理用药需极简化。

来源:科技日报公众号

上一篇:吃这种药就能提高儿童的免疫力?您肯定这不是忽悠人?

下一篇:癌症竟然和寒武纪大爆发有关?这些传统假说,你更相信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