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遂宁市科学技术协会>> 科学生活>> 详细内容
未来没巧克力吃?全球变暖威力不减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6日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据英国媒体报道,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巧克力可能要走向灭绝了,因为生产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树在日益变暖的气候条件下越来越难以生存。全球变暖如果持续下去,对于可可树来说,这可能就是灭顶之灾。然而,受到全球变暖影响的作物可不止这一个,它很有可能会影响每个人的餐桌,美味的啤酒就是其中之一。
全球变暖给啤酒工业带来冲击
以消费容积计算,啤酒是全世界最畅销的酒精类饮品。然而,作为啤酒主要原料之一的大麦,最近几十年来却饱受干旱和极端高温的影响。2018年年底出版的《自然-植物》杂志,对接下来数十年间全球大麦产量和啤酒工业的原料需求进行了预测:
结果显示,在全球变暖持续进行的背景之下,未来20年间大麦产量可能在现有基础上最多下降17%,啤酒售价在很多国家将可能上升到目前的两倍。更加令人感到“亚历山大”的事实是,除了啤酒,还有很多种食品的产量正在或即将遭受全球变暖的冲击。
此前,葡萄酒、咖啡等日常饮品的消费量与全球变暖关系的相关研究都有所报道。以中国科学家为主的研究团队这次将目光投向了啤酒,它们利用气候学和经济学模型对啤酒工业在大麦减产背景下的产能前景进行了评估。在2006年,侵袭欧洲大陆的热浪曾导致大麦产量激减,当年大麦收购价格高出以往40%之多。而这次的最新研究却显示,今后数十年这样的事态将会变成世界范围内的日常情形。
根据这项研究的结论,最为极端的情况下,即最高程度的酷暑和干旱作用下,全球啤酒消费量将会下降16%以上。这将是29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与如今美国全年的啤酒消费量相当。而全球各国中,大麦歉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将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中国。即便大麦产量比目前下降10%,对于中国而言,也不得不减产120亿罐啤酒。价格层面理所当然的上涨将可能使得大量饮用啤酒从日常消费行为变得略显奢侈。如今,在中国甚为流行的大排档店内也可能再难见到豪饮啤酒的场面。
为何极端天气会对酿酒产生如此严重的影响?
也许有人会觉得以上言论未免危言耸听,毕竟文中是以极端天气条件作为模型来研究大麦减产及啤酒消费模型。殊不知,即便不是在极端高温、干旱条件下,温度和水分也会对大麦的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酿酒工艺对大麦品质的要求十分苛刻,皮壳要少、淀粉含量高、蛋白含量适中(9-12%)、色泽金黄、含水量少、萌发率高。
酿造过程中,大麦要先萌发成为麦芽(麦芽中蕴含丰富的淀粉酶),再将麦芽粉碎,让淀粉酶将种子中储存的淀粉颗粒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化”),才能被酵母发酵。早在2014年,农业学家就发现干旱会影响大麦中淀粉颗粒的形态,以及显着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对于啤酒业界来说,这个消息和大麦减产趋势一样令人感到沮丧——这意味着他们将不得不在产品的品质控制上付出额外成本,否则原材料性质的改变就将影响成品啤酒的风味。
全球变暖还会影响哪些食品的产量?
1.农作物
首先是上面提到的大麦。
当今大麦名下的作物多达33种,除了极少部分适合酿酒之外,更多的品种目前主要用于作为牲畜的饲料来源。对人类来说,大麦还是一种健康的主食,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营养素。北半球多地都有悠久的大麦食用传统,主要的食用方式有与白米饭混合作为主食,熬制大麦粥,磨成大麦面粉后制作煎饼、炒面等。除此之外,大麦在酿造酱油、日式味噌,制作传统糕点等场合亦有应用。在我国,大麦还被西藏人民称为青稞,也是藏区人民的主食,用青稞制作的青稞糌粑等传统糕点和青稞酿造的青稞酒是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