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韩蒙燕(北京自然博物馆)
供图/孙召青(烟台和壹博物馆有限公司)
几千年前,远古人类就发现,狩猎不仅可以补充食物,兽皮经过处理还可以长久保存,用来遮体御寒。进入20世纪,得益于动物学、解剖学、美术学、材料学、机械工程学以及化学等多学科的快速发展,标本制作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如今,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延,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不断地发生变化或遭受破坏,使得野生动物资源在加速灭亡。把死亡的濒危动物用科学的方法制作成标本进行保存,以备展开深入科学研究,也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一种主要方式。
“用手工作者为劳工,手脑并用者为艺匠;手脑心合用者为艺术家。”剥制师的艺术,就是将已经逝去的生命重塑,定格在它最为动人的瞬间。就像本文要介绍的这一对主角——蛙嘴夜鹰。
这是最接近完成状态的蛙嘴夜鹰标本。稍后剥制师还要把标本的底座调整得更完美,造景还会增加贴近自然的装饰效果,两件标本还会再进行细微的调整,把一切做到完美中的完美。
1.剥制师正在用手术刀去除蛙嘴夜鹰翅膀的肌肉;桌上不远处是这只夜鹰的所有测量数据的表单 ↓
2.剥皮(皮张处理)是鸟类标本制作的第一阶段,这个过程需要保留鸟类本身的皮肤、羽毛、头骨以及部分四肢骨,去除肌肉、脂肪、结缔组织、筋膜以及躯干和颈舌。下图是剥好的蛙嘴夜鹰的皮张,残留的脂肪、碎肉、筋膜等组织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剥离、脱脂,彻底去除干净。 桌上不远处的蓝色“假石头”实际是夜鹰的假体,用来替代真的躯干,配合铁丝、棉花和胶类物质充当整个标本的支撑 ↓
3.这是刚装配完的夜鹰。此时的夜鹰又重新站了起来,不过它的身体内部已经完全被替换成人造的假体系统,躯干是高硬度发泡材料,四肢及颈部都有粗细合适的铁丝支撑,靠近脚心的部位通常会露出一段铁丝便于后期与底座的连接固定 ↓
4.装上义眼的夜鹰看上去逼真多了。此时的皮张还保有较高的水分,所以剥制师在夜鹰的下颌部分插着一些固定针,它们能够确保下颌附近的羽毛随着皮张的逐渐干燥固定在剥制师需要的位置 ↓
5.每一根羽毛都要耐心地梳理到最理想的位置。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耗费一整天甚至连续几天的时间 ↓
6.蛙嘴夜鹰是一个标本组合,两只夜鹰被安装到事先做好的底座上。下面这只夜鹰全身裹满了棉线。剥制师使用了大量的棉线、固定针、硬纸板等材料,确保所有的羽毛都完美地固定在最佳位置,进行自然干燥 ↓
7.眼睛是一件标本的灵魂,自然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整。动物自身的眼睛是无法保留的,剥皮的过程中都会被全部去掉。装配时剥制师会选配尺寸、颜色、纹理最合适的人造义眼来替代真眼 ↓
8.细节决定一切,剥制师用喷笔为每一个脚趾上色,还会用手绘笔蘸取专用颜料勾画每一个脚趾的纹路,做到最大的还原度和逼真度↓
9.这是最终呈现在赛场上的标本作品,经历了漫长且精心的制作过程,遥远且妥善的运输,以及到场后无数次的赛前调整,这两组作品终于获得了2017年世界标本锦标赛鸟类剥制标本专业组的最高奖项 ↓
本文转自《科技生活》周刊